最新消息

  • 新华网评:疫情防控要非常精细 截至15日上午,北京市已通报累计新增79例确诊病例,后续不排除出现续发病例的可能。在抓紧救治患者的同时,尽快阻断病毒传播链,控制住疫情反弹波及的范围,守护好首都人民的生命健康,任务紧迫,责任重大。2020-06-16
  • 文物之美,如何赋彩小康社会?13日,我国又一次迎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国家文物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桂林主办的“文物赋彩全面小康”主题论坛上,时兴荣讲述了自己和乡亲们对文物工作从“抓紧完成考古,好让项目推进”到“遗址是时庄人的根和魂”的巨大转变。在未来,时庄计划发展以文化遗产和乡村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2020-06-15
  • 科学应对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冲击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项工作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必须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06-15
  • 光明日报:文保条例执行该“长出牙齿”  日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泰州一处大型建筑工地——中骏世界城项目,被曝光在施工过程中挖出明代文物遗存。当地文物部门为此要求建设工地停工以便进行考古勘探,然而据报道,工地不顾叫停,考古勘探期间仍在施工。媒体从江苏省文旅厅了解到,6月9日,江苏省文旅厅文保处赴该工地现场督办。2020-06-14
  • 新华网评:“多元一体”同筑梦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2020-06-14
  • 人民日报: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 透过一块屏幕,在北京“寻访千年运河”,去广东“穿越古今 漫游岭南”,到甘肃“一眼千年 云游莫高”……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随着这个日子日益临近,各地纷纷推出线上活动,让观众在云端就能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020-06-13
  • 最前 上一页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