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相信法治和爱的力量吧!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19-10-3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大连一起被害人和加害人均系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近日在网络上引发不少讨论,其中有关刑事责任年龄的争论较多。

  应该看到,刑事责任年龄是法律天平上一个敏感的刻度,因为它直接涉及未成年人这个特殊群体的权益,而他们的未来就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任何健全社会制度中,未成年人都被置于需要特殊关爱与保护的地位。我国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更是被冠之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保护”二字突出强调为立法宗旨。

  刑法中刑事责任年龄定为14周岁,与保护未成年人的立法宗旨是相适应的,也是审慎的。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缺乏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难以预判犯罪后果,因此不具备独立承担犯罪后果的能力。而且,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加害人往往也是“被害人”,其犯罪成因较之成年人有更为复杂的家庭、社会因素。也正是基于这些判断,将刑事责任年龄起点设定在14周岁以上,在国际上最为常见。

  对待失足于成长之路上的孩子,什么才是更好的选择?我们不妨将视野投入更广阔的领域去寻找答案。

  几乎就在大连这起恶性案件发生同时,另外两件与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事件也值得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大修,对未成年人防欺凌和防性侵做出针对性规定;反映校园欺凌的电影《少年的你》受到观众追捧。这也许是时间上的巧合。但它让人们看到,在保护未成年人、反对校园欺凌、防范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系列攸关国家民族未来的议题上,立法关注了社情、呼应了民意,形成了良性互动。

  更应该看到,爱,是我们对所有未成年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家庭、学校、社会、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爱表达方式各不相同。家庭之爱长于温暖,学校之爱长于教化,社会之爱长于关注,法律之爱长于告诫。各种爱的力量在未成年人身上形成合力防止他们步入歧途方为上上之策。对那些迷失于成长路上的孩子,于情、于理、于法都更需要拉一把,帮他们学会敬畏生命、善待他人、遵守法律,重塑健全人格,找回完整世界。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