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拎“蜕变”记
来源: 班方智 发布日期:2020-03-2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布依族妇女王小拎(左一)参加“双培”行动。 杨斌摄

  坐落在贵百高速公路旁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龙坪镇七一村,阡陌纵横,小楼林立,崭新的村容村貌成为高速路沿线一道亮丽的风景。七一村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村民们在脱贫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喜人的蜕变,布依族妇女王小拎就是其中之一。

  “感谢大家关心我、来看我。”3月5日,黔南州和罗甸县民宗部门到七一村调研“双培”工作时,专程来到王小拎家,了解她家今年脱贫出列的情况。王小拎一改以前的羞涩,大方地招呼客人进院子里坐。

  据七一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明刚介绍,七一村是布依族聚居村寨,距县城8公里,下辖12个村民组,共348户1558人。2019年底,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168户713人中,已有153户688人脱贫,目前尚有15户25人存在收入不稳定、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情况。未脱贫农户名单中,就有王小拎家。

  针对尚未脱贫的贫困户,驻村工作队逐户制订了脱贫帮扶计划,通过解决公益性岗位、落实扶贫产业项目、合作社分红、教育与医疗扶持等办法,稳固提升他们的家庭收入,减少转移性收入占比,确保其如期高质量脱贫,实现全村贫困人口清零。

  王小拎育有一儿一女,丈夫2017年去世,21岁的儿子罗腾达属二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女儿罗新桐在罗甸民族中学上初三,家庭负担重。

  “党和国家政策好,领导关心我们,每月我家除了能够领到民政部门发放的低保金外,村里还给我安排了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每个月有800元的固定收入。”王小拎满意地说,她还是村里的卫生保洁员,每月另有300元收入。

  “到六七月间,欢迎大家来我家吃火龙果。”王小拎说,她家种了两亩100多株红心火龙果,9亩珍珠李今年就要结果,十多棵核桃树去年收核桃1000多公斤。平时,她还可以到村养殖场和蔬菜基地打打零工,这也能增加一些收入。

  15岁的罗新桐聪明伶俐、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优异。“我妈从小没有读过书,以前别说认字写字,就连普通话都讲不清楚。”罗新桐说,“去年底,罗甸县民宗局、团县委在村里办‘双培’行动培训班、办夜校,我妈参加了。现在,她会讲、也能听懂普通话,也敢跟陌生人讲话了,人也开朗不少。”

  “今年,我们还要继续在少数民族聚居村寨开展‘双培’行动,着重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语言障碍,确保他们能听得懂广播、看得懂电视,并掌握一门生产技能。”罗甸县民宗局局长吴开京说。“到时候,你还来不来参加培训?”吴开京问王小拎。“要来,到时候我要第一个报名。”王小拎回答,她已尝到了学习知识的甜头,积极性高涨,还被评为优秀学员。

  “看,这是我上课时写的。”王小拎从一个红布口袋里取出一沓作业,上面写着“贵州省罗甸县王小拎”。怕大家不信,她戴上老花镜,在塑料凳上一笔一划地认真写起来。

  “她的思想意识、精神面貌、生活习惯等都在变。”刘明刚感慨地说。

  王小拎的成长与蜕变,正是黔南州脱贫攻坚成效的最好注脚。一大批像王小拎这样的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在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帮扶下,生活过得越来越滋润,幸福之路越走越宽广。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