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积厚流广方能活色生香
来源:光明日报 王石川 发布日期:2022-07-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中强调,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总书记回信中提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来头不小,历史不短,分量不轻。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是1912年7月设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安门广场东侧新建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2003年两馆合并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2012年改扩建后正式对外开放。走过风雨百余年,如今的国博拥有140多万件藏品,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对于走过110年历史的国博来说,一代代国博人所努力做的,除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还择一事、终一生,在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中屡有建树。

  最近,名为“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正在国博展出。据介绍,这个成果展汇聚了炭化稻、青铜鼎、沉船出水外销瓷、历史上最大骆驼骨架等240余件考古出土代表性文物,时间跨度大,展品数量丰富。有个细节是,展览内容涉及国家博物馆百余年来主持或参与的约70个考古发掘和调查项目。这展现了国博的强大实力,也凸显了国博人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努力。

  这种绵长恒久的努力,有助于延伸中华民族的历史轴线,增强中华民族的历史信度,丰富中华民族的历史内涵,活化中华民族的历史场景。从深化学术研究,到创新展览展示,从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到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国博人的每一份付出都具有深远意义。

  原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主任信立祥不久前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说:“我这一辈子最着迷的就是考古。每当搞清楚一个历史谜团,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回忆起当年跟同事一道考古的经历,他更是有一肚子说不完的话。无论“黄沙直往耳朵、鼻子里灌”,还是“冬天冻土坚硬,必须先用炭火解冻,才能用镐锨挖开土层”,无论“海域能见度几乎为零,风浪又高”,还是“(潜水)拍照、绘图,体力消耗很大”,都阻止不了他们考古的决心。这是考古人的集体写照。一定程度上说,每搞清楚一个历史谜团,就能吹散历史深处的风沙,让文物重现风华,让中华文明焕发更大魅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成为各地文化部门更加自觉的行动。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推动文物活化?原因很简单,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我们就能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更好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积厚流广;就能“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所往”;就能深切感知文明交融、文化传承极其重要,不可稍有弱化。在跟文物一次次对话过程中,我们除了产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还能生发出深沉的责任担当,为激发文物生命力,为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起于涓微,广纳百川,哪怕实现一点点成效,都需要激情、热忱,需要技巧,需要专业能力等。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如果把博物馆比喻成大学校,那么博物馆里的每件文物都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个“大学校”,带着好奇与责任亲近一部部“历史教材”,堪称空前的景象。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博物馆还是职能部门都要呵护好这种热情,通过更丰富的方式让文物“活色生香”,便于公众从中获取精神滋养,以便更好地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动力。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