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 把优秀教师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云南探索“省管校用”破解“县中困境”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字强 发布日期:2022-12-1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初高中学生4335人,其中有近千名是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教职工286人,空编57名教师,主要靠支教教师和实习教师补充;没有过多财力可以投入科研……这是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第一中学的办学困境。东川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教育发展滞后。

  “优秀生源留不住,优秀教师更留不住。”东川一中党委书记周明兴说。

  东川一中面临的困境,即所谓的“县中困境”。“县中困境”是指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些县区中学办学质量不高,导致优秀教师向大中城市的中学流动,优质生源到县域外优质中学就读的情况。

  如何破解“县中困境”?“关键是要‘下沉’优质教育资源,把优秀教师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云南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雷韬说。

  2022年3月,云南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建立教师“省管校用”对口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省级事业编制总量内统筹500名事业编制,从全省57所优质的普通高中里,每所抽调5至10名骨干教师,组团式帮扶57所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普通高中,每3年为一个周期。帮扶团队其中一人担任校长或教学副校长,兼任当地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其余团队成员担任相应学科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同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1名校长后备培养对象和若干年轻教师,到帮扶学校跟岗研修。

  所谓“省管校用”,就是“省管编制、校用人才”。云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500名“省管校用”事业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不占用帮扶学校原有编制,对口帮扶工作结束后收回编制,防止编制固化。

  按照实施方案,帮扶学校应选派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已承担过5年教学任务,具有良好师德师风、敬业奉献精神、丰富的学校管理和教学经验的学校领导或骨干教师,在受帮扶学校的服务期原则上不少于2年。“这样可以为县级中学培养一支教得好、留得下的教师队伍。”雷韬说。

  2022年8月,云南省选派367名“省管校用”教师,分赴5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教育帮扶工作。一场精准教育帮扶正式开启。

  8月14日,昆明市第一中学6名帮扶教师前往东川一中报到。他们都是昆明一中的骨干教师——夏耘教书30年,是知名心理咨询专家;谢梅担任班主任30年,是昆明市五华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纳仲明是昆明市高考专家组成员……

  “我们的主责就是‘传帮带’,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夏耘担任东川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东川一中副校长,还教历史课。他说,帮扶团队充分挖掘学校资源,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库,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各科成绩做对比分析,培优辅差更加精准科学;推行数学每日限时训练和分层作业、英语单词每周过关训练、高三英语听力晨读专项训练,补齐数学和英语教学短板。

  “昆明一中教师的到来,真是雪中送炭。”周明兴说,学校建立了9个学科名师工作室,通过教学观摩、集体备课、师生同考等多种方式,给东川一中各学科教师做指导,促进教师队伍快速成长。在今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中,东川一中与昆明一中联考,东川一中学生成绩进步明显。随着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已有多名到外地读书的学生申请转回东川一中。

  今年50岁的昆明一中高级教师刘德忠来到东川一中支教后,常常备课到深夜。他给自己设定了两个目标——带出一批好老师、教出一批好学生。他说:“教育帮扶是一项长期事业,把农村孩子教好很不容易,我们更要用心用情、坚持不懈,厚植土壤、静待花开。”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