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英巴扎街道巴格其社区下辖两个统建房小区,其余均是商品房小区。近年来,随着社区人口增多,社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巴格其社区按照“服务最大化,办公最小化”原则,优化社区资源配置,探索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新模式。
整合资源,创新社区发展模式
巴格其社区是阿克苏市较大的社区,下辖12个小区,居民近2万人。为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英巴扎街道、巴格其社区坚持问题导向,在扎实调研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探索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科学规划布局,合理整合场地。社区公共用地是一项重要资源,巴格其社区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规划公共用地,把面积较大且使用率较低的物业管理用房调整为社区公共场地。在征得居民同意的前提下,实施“拆小并大”整合工程,拆除辖区若干居民小区的围墙,开发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公共文化场地,为各族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创造条件。
多方筹措资金,共同协商建设方案。为了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巴格其社区依托基层党组织“两馆一中心”建设,申请专项资金建设社区“红色文化长廊”,宣传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规划建设社区文体活动室、理发室、艺术培训室等服务场所,多方协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
用好优惠政策,吸引市场主体入驻。为了盘活社区公共文化资源,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广泛参与到社区公共文化场地的建设中,巴格其社区对周边商户进行了摸排调研。对于有意愿入驻社区提供便民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的优质市场主体,提供减免租金等优惠政策。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优惠的经营政策,吸引了艺术培训、餐饮服务、便民超市、理发美容等各类市场主体入驻,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方面的需求。
创新服务模式,增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意识。巴格其社区鼓励各族居民通过参与环境卫生治理、志愿服务等方式获取积分,在社区便民超市用积分享受折扣、兑换物资。通过积分兑换的模式,吸引更多商户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便民超市让利于民的同时可以享受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
惠民便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加强党建引领。英巴扎街道党委与巴格其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以身作则,积极推动社区升级改造,建立了街道党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的组织体系。社区党组织利用场地各功能区,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会、民族团结知识竞赛等活动。党支部依托便民服务中心等打造了多个服务项目,如“红细胞”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义务服务等便民活动,提升了各族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特色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在巴格其社区升级改造后的公共场地,社区居民可以听老党员讲述红色故事,感受革命先辈的英雄风采,参与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共同庆祝春节、中秋节、国庆等节日。社区还组织开展“搭建微舞台、开展微联谊、表彰微模范”等活动,评选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树立邻里和谐共处典型。通过日常的交往互动,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多项便民服务温暖人心。在巴格其社区,艺术培训机构为学员提供价格优惠的艺术培训服务,社区美发屋、社区餐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周到细致的便民服务,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
社区社会组织蓬勃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社区志愿服务行列,社区工作人员结合志愿者的时间、服务方向等,建立多支志愿服务队,开展特色服务和常规服务。例如,“啄木鸟”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提供健康诊疗和慢性病防治服务,“绿丝带”服务队阳光志愿者免费接送辖区小学生,“红领巾”小课堂为辖区学龄儿童提供课后义务托管服务。各项志愿服务满足了居民的需要,志愿者也在服务活动中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从中涌现出一批社区骨干,引领各族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巴格其社区实践的几点启示
精准识别需求,回应群众新期盼。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践行群众路线,识别新需求,聚焦新问题,加强公共服务精准供给,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升基层群众自治能力,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整合资源,形成服务新格局。社区是蕴藏着无限潜在资源的绿洲。要因地制宜,推进“拆小并大”工作,探索多元分类合作的“大片区”治理模式,形成涵盖面广、种类齐全、专业性强、质量更优的社区服务新格局。在整合硬件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模式,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社区商业主体主动认领公益项目,促进社区内资源与需求精准对接。根据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开拓“公益性+低收费服务”模式,增强社区服务的造血功能。
打造专业人才队伍,提升服务质量。社区工作者是基层治理的主力军,要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首先,要梳理社区事务,将行政工作和服务工作合理分流,优化社区工作岗位设置,实现专人专岗。其次,采取聘用制、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措施,解决工作人员不足问题,及时补充壮大服务力量。建立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准入、评价、退出机制。第三,加大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督导培训,引导在职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加强社区工作者之间的交流研讨学习,发挥优秀示范社区引领作用。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委民族宗教政策研究所)
(编辑:海宁)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