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从新时代文化建设,探寻“何以中国”的密码
来源:新华网 马若虎 发布日期:2023-07-1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近日,“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在西安启动。无论是嘉宾们围绕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进行主题分享,还是发布陕西黄河流域旧石器时代考古成果等,都展现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启动仪式现场演出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翻开灿烂的历史长卷,在水墨丹青中感受“弦歌不绝”的传承,在龟甲木牍里激发“思接千载”的心绪。数千年传承不息、一代代薪火相传,中华文化在时间的长河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成为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

  新时代,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被不断激活,文化建设日新月异。从北京冬奥盛会惊艳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自信、包容、开放的大国形象,到大唐芙蓉园梦回千年,展现中华文化包容四海、兼纳百川的精神风貌,再到北京中轴线、京杭大运河等一大批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绽放时代新韵……今天,中华文化更加蔚为大观,文化自信更加深厚坚定。

  何以文明?何以中国?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固根铸魂,为的是不忘来路,把握当下,坚定前行。

  启动仪式现场 新华网记者 袁晗摄

  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无数艰难困苦,我们依然在这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独特而又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正是解开“何以中国”之问的密码。

  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放眼今日之中国,一系列浸润着中华文化的精品力作振奋人心,一批批文物展览激发人们强烈的自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汇聚民力。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一路奔涌而来,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如同波澜壮阔的长河,滋养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浇灌出中华大地的勃勃生机。新时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将激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引领亿万人民迈向复兴之路。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