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多民族边疆省份,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有25个边境县(市)、110个沿边乡镇、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边境线长达4000余公里,是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2022年以来,云南省以乡村振兴、强边固防为重要抓手,汇聚党、政、村、企、民合力,创新开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主要做法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建引领。云南成立省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工作小组,各边境州(市)、县(市)成立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强化党对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领导。云南省持续开展“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加强党建引领,在边境村共建成2.7万多个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这些场所成为协调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前沿阵地。
科学决策,落实部署。调研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云南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云南省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规划》,提出6方面30项具体建设任务、19项指导性指标,各边境州(市)、县(市)及时出台落实方案,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激发村民自治活力。云南省高度重视赋能村民自治委员会,鼓励其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制定乡规民约,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引导村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建设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提升村民自治委员会工作能力,云南省选派民族宗教系统一线督导员和科技特派队驻村,协助村民自治委员会开展工作、指导农业生产。
培育乡镇企业。云南省结合边境地区实际,引导当地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推动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特”产业发展格局。目前,云南边境地区已培育“小巨人”企业49户、“成长”企业265户,极大带动了边境地区产业发展,增加了边民收入,增强了边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边境地区乡镇企业繁荣发展,吸引了大批外出务工村民回乡创业、就地就近就业,客观上补充和稳定了护边队伍。
激发边民积极性。边民既是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受益者,又是建设者。云南省明确边民主体地位,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请党放心、强边有我”“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主题活动,调动边民积极性,边民对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感知度、认可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云南省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和功能不断优化,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边境各族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得到有效解决,抵边村寨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大幅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同时,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政策向沿边行政村倾斜,“一村一特”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边境各族群众收入不断增加,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是固边兴边富民的重要抓手,具有政治、经济、安全多重功能,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有助于推动边境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增强边民守边固边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加强顶层设计,理清党、政、村、企、民各主体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加强实地再调研,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水平。
对接边境开发开放平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边境地区设立了各类开发开放平台,比如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要积极调整方案,对接边境开发开放平台,充分融入沿边开发开放之中,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统筹发展和安全。边境地区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区域。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在兴边富民的同时,能够安定人心,坚定边民守土固边的信心和决心。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全面加快现代化进程,不断巩固我国边境安全的人民防线。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编辑:李翠)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