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让旧书新友喜相逢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2025-04-1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在北京、上海,以古旧书交流为主题的文化活动精彩开展;线上平台,二手书交易的热度持续升温……一本本古旧书籍,泛着岁月浸润的纸墨幽香,不仅吸引着众多资深藏书爱好者的目光,也悄然叩开年轻一代的心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书香是一种氛围。”中国人素来敬惜字纸,爱书、藏书之风深深植根于文脉之中。今天,人们对古旧书籍的青睐,既是一种血脉传承的文化自觉,也是文海拾遗的交流意趣。“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故纸虽旧,但知识常新。捧起一本旧书,犹如结交一位新的朋友。对于爱书之人而言,泛黄纸页间流转着故人笔意、丰富知识,翻阅间就完成了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日常淘书的意外之喜也在其中:书中的每一条划线、每一处笔记,都彰显着不同读者“有感于斯文”的同频共振;名家题跋、收藏印章,更是以书为媒、见字如面,引发藏书爱好者的精神共鸣。

  促进古旧书交易,让更多旧书新友喜相逢,是践行绿色环保阅读理念的生动实践。但对一个小众行业来说,如何突破圈层、拓展新客是不小挑战。近年来,借助网络营销的新机遇,古旧书的流通渠道被盘活,古旧书市场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古旧书年交易3000万册、交易额12亿元;我国第一家国营古旧书店中国书店,走进直播间推广古旧书籍,实现销售途径多元化;二手书交易平台多抓鱼,开发了回购、消毒、翻新、封装、定价等图书二手循环服务,每年可循环图书约600万册……各式各样的线上交易平台,打通古旧书的“来路”与“去处”,畅通二手书循环利用的服务链条,促成“让旧书找到新知己,从旧书获取新知识”的双向奔赴。如今,线上二手书交易已超越单纯的商品流转,成为文化交流、社群联结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综合载体。

  在古旧书交易走向“云端”的同时,街头巷尾的二手书店、熙攘热闹的旧书市集里,同样上演着一场场人与书的美妙邂逅。北京地坛公园、报国寺等依靠自身文化知名度,吸引众多书商参展古旧书市,并通过古籍修复、木板拓印等非遗体验活动,进一步提高书市的互动性、吸引力。上海举办的“淘书乐”旧书市集,打通了线上收购和线下展销两条路径,并配套开展专题展览、文化讲座等,打造了一系列备受好评的文化品牌。这些创新形式,让古旧书籍更具活力地走进人们的文化生活,为书市、书店等传统文化景观,找到了生动又不失厚重的打开方式。

  也有人疑惑:随着数智时代加速到来,实体书店、新书出版等尚且面临不小压力,为何还要提倡古旧书籍的交易流通?从个体角度来看,一本本古旧书,恰恰在信息碎片化、快餐化的当下,提醒着每个人应以高度自觉的“读者意识”来对抗信息茧房、算法投喂,更积极、更自主地实现“开卷有益”。从社会角度来看,历经大浪淘沙、去芜存菁留存下来的古旧书,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推动古籍保护、旧书循环,让它们在岁月流转中持续散发魅力,是书香的传递,更是对文化的传承。

  如今,越来越多活动促进“旧书新知”,但古旧书行业如何跟上新潮流,仍亟待破题。多措并举、线上线下结合,让越来越多有价值的古旧书籍更好流通,培育更多旧书“新受众”,这场以旧“焕”新的文化活动,必将不断拓展全民阅读的增量空间,为书香社会建设注入更多活力。 (李忱阳)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