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风依旧在吹。
新疆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新村“藏身”于这片沙海。民房齐整气派,不远处就是高大延绵的沙丘。房前屋后,胡杨吐绿,新叶随风摇曳,是风沙中最亮眼的生机。
达里雅布依乡女子麦热球队的训练场地,就是一片被胡杨包围着的沙地操场。麦热球类似曲棍球,是一种在新疆和田地区广泛流行的古老运动。这项群众性运动并没有过于严格的规则,一片空地,三五好友,兴之所起,即可挥杆。2021年,麦热球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39岁的阿依古丽·买托合提是球队里最年长的队员。她身穿皮衣、脚踏休闲鞋,奔跑在正午骄阳下,屡屡挥动球杆,拼抢也毫不逊色。
对习惯了在沙海胡杨间放牧、采收大芸的阿依古丽和队友们来说,玩麦热球是一种新的休闲方式。
易地扶贫搬迁之前,全乡1300名牧民散落在沙海胡杨林间,没有公路与外界相通、没有长明电、没有网络信号。劳作之余,阿依古丽想找邻居聊天,都要走到十多公里外。
2019年,达里雅布依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全乡居民分批搬到新村,政府还投资修建了从县城到新村90多公里的沙漠公路。新建学校里的运动场,走路就能拜访到的朋友们以及网购上门的运动服,催生了全乡第一个亮相县里比赛的女子球队。
“新村有场地,左邻右舍一喊就到,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阿依古丽说。傍晚时分,新村联排安居房的炊烟还没散尽,她站在自家院门口吆喝一声,邻近的队友们便笑着应声而出,大家拎起球杆,一道沿着硬化路走向村中心的体育场。
3年前,这支球队破天荒地代表全乡征战于田县第26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了女子麦热球比赛第三名。
在阿依古丽家中,作为奖品的电磁炉至今依然在使用。她将参加开幕式时所穿的浅蓝色运动外套压箱珍藏,“那是我第一次穿运动服”。今年是她和队友们连续第四年参赛,首场比赛便以4:0轻取对手。
“走进体育场,和其他乡镇代表团站在一起,我就是代表达里雅布依的一员。”隆重的开幕式和麦热球场上的较量,激发了队员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价值意识。
在奔跑击球中,阿依古丽和队友也感受到这项古老集体运动的魅力,她们在场上没有明确的位置之分,但又默契地熟知各自的特点。“阿依古丽有激情”“帕提古丽的速度快”“吐尼沙汗的力气大”“艾西木汗击球准”……不只是麦热球,她们作为村里的文体骨干,还常出现在篮球、拔河、踢毽子等比赛中,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球场上协作进取的精神也延续到生产生活中。阿依古丽与“新邻居”们一起下地干活,相约去县城,参加文体活动,彼此之间更为熟悉。谁家农活缺人手,大家齐帮忙;参加人居环境整治等以工代赈项目,村民也有一种比着干、不服输的劲头。
球队的表现吸引了不少村民的注意,有人主动询问麦热球的玩法,还想加入其中。达里雅布依乡体育专干仇添说,新村的设施更完善、活动更多样、保障也更充分,举办麦热球比赛等文体活动,既激发了村民建设家乡的活力,又有助于开展群众工作。
“在场上,必须团结如一人,才能拿到更好的成绩。在场下,我们又是关系很好的姐妹,一有空就结伴去县城逛街。”阿依古丽说,“只有团结,生活才能越来越好——这个道理,正是体育教会我们的。”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