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巩固创建成果,建设新时代和谐美丽伊犁
一家三代的民族团结情
云南双柏:着力五个方面 提升创建成效
云南丽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8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家三代的民族团结情

□ 龚喜杰 王红丽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比西巴格乡库库什二村,说起李重玖一家,没有人不知道。

  60年前,李重玖的爷爷李均轩从北京来到新疆,定居于库库什二村。60年过去了,李重玖一家三代的故事,不但成为村里的美谈,还远近闻名。

  爷爷:为村民带来健康

  “‘李多乎顿’(‘多乎顿’,维吾尔语,意为医生)是个好人,一根银针扎好了我们村很多关节炎病人,还治好了我们不少病。”92岁的左尔东·库尔班说。

  “那时候,买买提江的媳妇疼得在炕上打滚,要不是‘李多乎顿’,孩子哪能生下来,说不定连大人都没命了。”83岁的尼沙汗·塔依尔说。

  村民们口中的“李多乎顿”指的是已经去世多年的李均轩。1960年,李均轩带着一家人来到库库什二村。没过多久,村民就知道了这个老汉是“多乎顿”。

  一天李均轩在村里遇到两个拄着拐杖的人,弯下身子查看了他们的病情,然后拿出怀揣的银针就要给他们治疗。

  一个拄拐杖的吓得直摆手,另一个虽然配合,但也吓得咬牙闭眼。可不到5分钟,接受治疗的人却笑了,他觉得腿疼减轻了很多。

  那以后,找“李多乎顿”治疗的人多了,这个胃疼治好了,那个关节炎症状减轻了,头疼的人不疼了,有眩晕症的也不晕了……

  “李多乎顿”的名气传到了十里八乡,周围的村民都找上门来求医。

  “那时我父亲一天忙到晚,半夜都有人来敲我们家的门。一到冬天,家里坐满了人,柴院里也坐满了人,都是来找我父亲看病的。”李均轩的儿子李小池说,有的村民需要用药,父亲就经常外出采中草药。村民们主动带路,往往一去一大群,有的带着袋子,有的扛着“坎土曼”(维吾尔族农具),有的拿着干粮。

  李小池的母亲为人随和,在村民中有很好的口碑。李均轩看病不要钱,村民们不好意思,有时送一筐杏子去,有时拿一只鸽子去,就算酬劳了。

  父亲:为村民带来亮光

  由于长期劳累,李均轩患上了肝癌。临终时,他对12岁的李小池说:“乡亲们对我们好,你以后和弟弟妹妹们就在这里生活,也为村里人多做些事。”

  李小池含泪点点头。李均轩去世后,他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挣钱养活弟弟妹妹。

  “那时候日子很苦,可乡亲们没有忘记我父亲的恩情,这家给我们几把杏干,那家给我们几斤粮食,日子过得简单朴实。”李小池说。

  上世纪80年代,村里分到了一台拖拉机,可是大家不会开,一直闲放在村口。李小池利用闲暇,到外地学了三天,回来开着拖拉机给村里犁地,为村民们省了很多事。

  1990年,村里干旱庄稼缺水,李小池急了,带着乡邻打井,解决了600亩地的浇灌问题。

  1998年,看到乡邻的村通了电,李小池也想给村里拉电线,可是因为没有电工,电线拉不起来。

  “不能让村民生活在黑暗里。”李小池自学了电力知识,又报名参加了培训班,回到村里拉起了电线。

  “我们家家都亮灯了,大家开心坏了。大家说他的父亲叫‘李多乎顿’,他就叫‘小池电工’吧。”村民斯地克·图吐尔说。

  爬屋顶、攀院墙、安灯泡、拉电线,李小池干了10年电工,在账本上把电费记得明明白白, 没有一个人欠过电费,也没有一个人说过家中的电费不对。

  农村电网改造后,李小池因身体原因辞掉了电工工作,本想在家干些轻松活,结果村干部又找上门来,让他发挥余热,为村里做点贡献。就这样,李小池在村民的推举下成了小组长,带着村民挖水渠、种核桃、建大棚,实施棉花滴灌,想着法子增产增收。

  “小池年龄大了,可对我们村的人是真好。”养殖大户库尔班·依明说。

  孙子:带村民走上小康路

  近几年李小池身体不好,他叫回了在乌鲁木齐工作的儿子李重玖。

  “我在乌鲁木齐工作,一个月收入四五千元,已经定了房子,我爸让我回来,犹豫了一番,我还是回来了。”李重玖说。

  回到村里,李重玖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村里建起了棉花丰产攻关基地、林果标准化种植基地和牲畜科学养殖基地,还成立了3个合作社,建了电子商务基地,将村里的蔬菜卖到城里,水果卖到外省,使村民的收入大幅提高,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在他的帮助下脱了贫。

  脱贫村民吐地·吾斯曼说:“小李有文化,有见识,肯动脑筋,很快就让我们村变了样。”

  今年4月村党支部改选,党员们推选李重玖担任党支部书记,他连连摆手,谁知大伙却不依不饶:“你有能力、愿做事,这个书记非你莫属。”

  “本来我和重玖商量好了,准备发展自己的产业。这样一来,我们的发展计划也就泡汤了。”妻子阿衣古丽·巴哈甫说。

  “我是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村民需要我,我就要站出来,为村子的发展作贡献。”李重玖说。

  82岁的老党员艾买尔·司马义称赞说:“李均轩祖孙三代,一个为我们村带来了健康,一个为我们送来了电,一个带我们村走上了小康路,个个都是让我们难忘的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