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
桑南才:怒江大峡谷里的“托厄哈扒”
长江源村党支部:当好村民的“领头雁”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8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桑南才:怒江大峡谷里的“托厄哈扒”

□ 本报记者 孙文振 实习生 田逢雪 综合报道
桑南才 本人供图

  怒江大峡谷深处,环境险恶,人烟稀少。山路一侧是随时可能发生山体塌方的石壁,另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峡谷。穿过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之间的峡谷小道,途经几处山体滑坡形成的碎石路,再穿过几个村寨,称杆乡邮政所便进入眼帘。这就是桑南才工作33年来所处的环境,他时时刻刻都在和危险博弈。

  桑南才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怒江州分公司称杆乡邮政所所长兼投递员、营业员,当地傈僳族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托厄哈扒”(傈僳语,意为“送信人”)。

  33年来,一人一车,13个行政村,16万多公里邮路,100余万份邮件,桑南才用一份坚守,在怒江大峡谷深处谱写了一个“托厄哈扒”平凡而传奇的故事。

  桑南才虽然是邮政所所长,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所里只有他一个人。分拣信物、投递货物、甚至给山上的村民捎带货物……大小事务都要他自己完成。前几年,他的妻子蜜晓琴加入,称杆乡邮政所才从“一人一所”变成了“夫妻邮政所”。

  1997年夏,桑南才经历了一次险情。当时不通公路,他步行去送邮件,从王玛基村返回时天已黑了,突降的暴雨让他措手不及。河水暴涨,前方的桥被冲垮,只能绕道。就在他准备原路折返时,从山上滚落的碎石将他的右手中指硬生生地砸掉一截,鲜血直冒。他强忍着钻心的疼痛,在一个石洞里躲了一夜。“当时倒也没有多害怕,想着等雨停了、天亮了,就好了!”桑南才说。

  那天晚上,蜜晓琴被吓坏了。“我一夜没睡,哭着去找老站长,几个乡亲扛着锄头上山。路被堵了,我们找了一晚上都不见人影,以为他被泥石流冲走了,再也回不来了……”蜜晓琴回忆说。听到桑南才从山洞里大声地喊“我还活着,我没死”时,她才松了一口气,顿时喜极而泣。

  “自己选择的路,无论酸甜苦辣都要坚持走到底!”尽管邮路艰辛,但桑南才从未想过放弃,他说,“将邮件完好地送到收件人手中时,一声声‘夏莫哇’(傈僳语,意为“谢谢”)让我体会到了作为投递员的幸福。”而蜜晓琴也说:“他离不开邮递员这份工作,乡亲们也离不开他!”

  33年来,桑南才经手的邮件达100余万份,这其中有寄托亲人思念的家书,有充满墨香的报刊杂志,有承载学子希望与梦想的录取通知书……因为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对于大山深处的很多傈僳族群众而言,“托厄哈扒”是他们与外界沟通重要的桥梁。

  桑南才至今仍对一封装有录取通知书的邮件记忆犹新。2002年8月末的一天,大雨倾盆,因为害怕耽误学生入学,他冒雨前往20公里以外的堵堵洛村。从早上一直走到天黑,他终于到了学生打心家中。打开邮件一看,马上就到报到日期,打心感激地拉着桑南才的手说:“托厄哈扒,谢谢你!如果你今天不来,我这辈子可能就错过上大学了!”让桑南才欣慰的是,打心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了称杆中心学校的一名教师。

  桑南才不仅是守岗敬业的好所长,更是一位心系群众的优秀共产党员。怒江州曾是云南及全国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在全州上下如火如荼地“战贫”过程中,得知在自己负责邮路范围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赵才家生活窘迫,桑南才主动伸出援手,取出多年的住房公积金十多万元,将钱借给杨家。杨赵才用这笔钱买了一辆农用车跑运输,还搞起山羊养殖,家里的日子很快好起来,成了当地第一批脱贫摘帽的人家。

  在脱贫攻坚战中,桑南才还积极响应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怒江州分公司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助力农民脱贫增收的号召,帮助老乡将荞麦、天麻、蜂蜜等农特产品放到互联网上,通过“邮乐小店”“优帮帮”“邮乐网”等邮政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从事邮递员工作33年来,桑南才见证了家乡的发展和巨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桑南才对家乡的未来充满信心,他坚定地说:“我相信怒江的邮路会越来越好,乡亲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