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黎平、剑河三县交界的地方,有位常年奔走在山间小路上的邮递员,他就是张林昌。34年来,他跋涉20多万公里,投递报刊、邮件140多万件,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遍了苗岭山乡的每个村落,被山区群众称为“九十九道拐上的绿色使者”。
“老张,邮件来喽!”听到邮车的鸣笛声,张林昌赶紧冲出邮政所,马不停蹄地搬运邮件、分拣、装包……各种邮件、包裹堆成了“小山”,大大的邮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1987年,23岁的张林昌从部队退伍返乡,就接过老邮递员肩上的邮包,当上了乡村邮递员,负责锦屏县河口乡片区的报刊、邮件投递工作。这条大山深处的邮路全长90余公里,串联着启蒙镇到河口乡一带,服务沿途分散在清水江两岸村寨里的2.5万余名群众。这里沟壑交错,高山纵横,是锦屏县最长也是最难走的一条邮路。
当时,所有的包裹只能用担子挑进山里投递。张林昌暗下决心:“不仅要挑起这副担子,还要把这副担子挑稳,挑好。”这条邮路需要翻山越岭,涉溪渡河,走一回就要耗上好几天。每次出发前,他都会把担子塞得满满的,让焦急等待的乡亲们能更快地拿到包裹。
对张林昌来说,在邮路上摔倒已是“家常便饭”。1998年冬天,连日的大雪使路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他挑着邮包小心翼翼地艰难前行。在启蒙镇甘塘村干田坝下一个小坡时,他突然脚下一滑。出于本能,他把邮包扔到了一边,自己摔到路坎下一条两米多深的水沟里,整个人没入刺骨的冰水中。他呛了好几口冰水,经过几次挣扎才爬到路上,马上又挑起邮包继续往前赶。等到休息时他才感到后怕:如果今天爬不上来,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2017年,河口乡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为了提高投递速度,张林昌自费购买了摩托车,专门用于跑邮路,减轻了不少负担。但由于工作强度大,短短几年,摩托车就报废了一辆。
近年来,除了派送党报党刊和信件,张林昌送得最多的是村民们网购的包裹。“每天有几十个包裹需要送,摩托车去不了的地方还得挑着走。”张林昌憨憨地笑着,指着一个包裹说,“你看就送这一个,我就要花一个小时。”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张林昌记下了邮路沿途每家每户的情况。锦屏县固本乡培亮村曾有一位名叫范培碧的孤寡老人,每个月都要到乡里的银行取生活费。老人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张林昌便主动为老人取钱和采购生活物资,一帮就是十五六年,直至老人过世。启蒙镇、河口乡、固本乡一带山高路陡,溪河密布,学生上下学很不安全。张林昌就根据孩子们的时间调整行程,陪他们上下学,当起了孩子们的“保护神”。
30多年来,张林昌风雨无阻地服务山区群众,奔波在邮路上的脚步从未停歇。他先后被评为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青年投递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只要我还能走,就会坚持给乡亲们送邮件!”张林昌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