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周宛霖) 教育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有关情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目前在学总人数达到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既有“量”的变化,更有“质”的提升。通过“211”“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计划,一批大学和一大批学科已经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持续增强,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高校承担。
中国特色的高校学位授予体系、专业目录体系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十年来,共有265种新专业纳入本科专业目录,目前目录内专业771种;新增本科专业点1.7万个,撤销或停招1万个,人才培养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适应度明显增强。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发展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07亿元,实施“一省一校”和“一校一案”,“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每年每校由中央财政支持约1亿元。深化对口支援工作,119所部属和东部高水平大学参加支援103所中西部高校,实现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
此外,吴岩介绍,我国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理念、技术、标准、方法、评价等在内的慕课发展的中国范式。截至2022年2月底,上线慕课数量超过5.25万门,注册用户达3.7亿,已经有超过3.3亿人次在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