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大昭寺分馆和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大昭寺古籍馆在拉萨大昭寺正式挂牌。
这是继拉萨哲蚌寺之后,又一座寺庙建立图书、古籍分馆。据介绍,此举是围绕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提出的“1181”工作思路,实施文化领域“八大工程”的具体举措。
大昭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大昭寺古籍馆中所存的大藏经是大昭寺藏书中最为珍贵的古籍,史称丽江版大藏经,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朝万历末年。这部大藏经是由中央政府派出的南京金陵刻经院108名雕版师,在云南丽江纳西族土司木增的赞助下,收集整理历代大藏经残本,用汉藏两种文字刻成的。
大昭寺内珍藏的诸多文物中不仅有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金像,还有采用传统国画风格绘制的十六罗汉唐卡画像等。对这些古籍、文物的保护利用,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自2006年起,大昭寺与色拉寺共同出资,组建色昭佛教古籍经典收集整理印经室,至今已收集古籍近万部,出版古籍经典500余部。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肖传江说:“用古籍说话,让历史发声,就是为了更好地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据悉,西藏保存着大量藏文古籍,现存藏文古籍总数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自2009年,西藏全区启动古籍普查登记,目前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正在进行中。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