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思想,始终坚持把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通过“七个强化”不断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治引领,加强党对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全面领导
武威市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全过程,着力推动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更好地把握主线、聚焦主线、践行主线。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常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计划。近两年,市委常委会会议13次、市委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会议10次研究审定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重大事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调研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20多次,有力带动了各级党委落实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主体责任、主要领导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召开市委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会议,市委主要领导深入基层一线宣讲阐释中央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会议精神和甘肃省委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会议精神,切实推动会议精神落地见效。举办学习贯彻中央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会议精神培训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暨民族政策法规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民族理论政策大宣讲活动,累计培训各级领导干部近2万人次。
武威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紧扣主线、筑强阵地、创新载体、建好品牌、促进融合、突出重点”的创建思路,出台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意见,召开动员大会、推进会议,开展互观互检活动,保障创建任务有序落实。制定出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建立健全工作体系,高质量推动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健全完善民委委员制度,落实下级党委向上级党委年度报告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制度,提高对县区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考核比重,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格局。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考核评价体系,各级党委政府专项督查、各级人大执法检查、各级政协调研视察,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做好创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强化发展带动,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武威市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着力点,聚焦建设河西走廊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紧盯“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在助推发展上担当作为、精准发力,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和政策红利,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提高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2021年,武威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791元、14859元。
全面落实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各项政策。近5年,落实支持民族地区发展资金26.67亿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23亿元,实施兰张三四线铁路建设、金强川灌区水源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等重大项目478个,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加快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兜底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天祝藏族自治县被评为甘肃省最具社会保障竞争力县。
以建设“三大特色产业带”、发展壮大“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培育和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着力谱写造绿、增绿、插绿、添绿、护绿五篇大文章,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绘就秀美的绿水青山新画卷。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特色村镇和民族团结进步新村建设,打造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精品工程,形成共建共享的建设格局。
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武威市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深入开展“立德育苗”教育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举办优秀干部示范培训班;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持续开展民族理论政策大宣讲活动;在旅游景点、公共汽车、公园广场、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开展主题宣传。
建强实体化和网络化两个宣传阵地。着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在主流媒体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栏,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在“天马行市民云”手机APP、武威电视台、各级各部门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构建“指尖上”的宣传服务窗口,让民族团结进步的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通过互联网、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全社会、全方位、全领域开展宣传教育,形成人人维护民族团结、人人参与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
积极探索建设民族团结视觉形象工程。凉州会盟纪念地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武威市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建成投用,拍摄武威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专题片,精心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100个、示范长廊6个、主题广场(公园)26个、展厅展馆25个、文化墙46处、主题街100多处,提升全方位各领域的宣传效果。编印《武威民俗文化集锦》《武威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等资料,深入挖掘、广泛宣传、系统讲好 “凉州会盟”、天祝人民捐献抗美援朝“天祝号”战斗机、英雄团长祁发宝卫国戍边等历史佳话和时代故事。每年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1500余场次,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走进生活。
强化典型示范,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武威市坚持抓基层、强基础,把创建工作重心下沉到社区、乡镇、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在资金投入、资源分配等方面给予倾斜。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七进+”活动,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大力选树各行各业典型,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传递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
武威市出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命名办法,规范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流程、方式方法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评选表彰工作。落实退出机制,推进各级各类示范区示范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培训基地、研究基地14家,凉州会盟纪念馆、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被确定为甘肃省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先后涌现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教育基地、模范集体8个以及模范个人4名,省级示范区示范单位、模范集体48个以及模范个人42名,市级示范区示范单位、教育基地、模范集体44个以及模范个人42名,全面提升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推动互观互检互评机制化,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覆盖全市的创建格局。
强化文化铸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武威市注重发挥中华优秀文化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的精神纽带作用,以文化人,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加大对凉州会盟纪念馆、天祝县博物馆、古浪战役纪念馆、民勤乡村记忆博物馆的宣传力度,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类观摩学习活动,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以重要节日为契机,开展文艺汇演、传统体育运动会、民俗文化活动等,促进各族群众唱在一起、跳在一起、想在一起,思想相通、心意相连,共同过好“我们的节日”。
实施中华文化浸润工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等方面,充分展示马踏飞燕、武威文庙、西夏碑等标志性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挖掘整理和保护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华锐藏族民歌、天祝土族格萨尔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华锐藏医藏药、华锐则柔等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天祝县华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中心动工建设。编辑出版《天祝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图书,拍摄出版《华锐民歌原生态演唱》等视听作品。
推动民间文艺事业发展,《凉州攻鼓子》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加强凉州文化研究,编辑出版《五凉名儒》《武威西夏碑整理研究》等专著和《五凉文化专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高校、科研单位、文化企业等联合,加大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推介力度,出版《武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凉州会盟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文专辑》等读物。
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深入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积极开展新时代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工作。近3年来,累计培训农村教师、农牧民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2万多人次,天祝县选派100名幼儿教师参加“童语同音”计划师资培训项目,有力提升了天祝县学前教育质量。大力开展双语学习特色实践活动,天祝县天堂村创建为全国双语学习特色村镇(实践基地)。全市中小学组织开展“讲好会盟故事、促进民族团结”有奖征文等活动。举办“石榴杯”系列书法比赛、诗词楹联创作比赛、书画摄影展等活动。
强化法治保障,提高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
武威市坚持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纳入武威市“八五”普法规划并认真抓好普及教育。结合“平安武威”“法治武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加大民族政策宣传力度,增强各族群众法治意识。充分发挥市县(区)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法律服务工作站、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作用,天祝县开展“法律体检”行动,依法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以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重点,以推动建立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抓手,不断完善各民族融入城市的政策举措、保障和激励机制,引导各族群众参与街道、社区居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开展联谊交流和互帮互助活动,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新建武威市政务服务中心,重新整合办事窗口,畅通各族群众办事渠道,民族领域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
加强网络舆情管控引导,有效应对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充分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方式,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涉民族因素案事件持续保持“零发生”。
强化队伍建设,全力打造过硬干部队伍
武威市按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好干部“四个特别”的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出台培养发展人才队伍方面的政策文件,大胆选拔任用有信念、有思路、有激情、有办法、有担当的各族干部。把一线历练作为各族干部成长的“快车道”,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等主战场作为锻炼各族干部的“大课堂”,引导各族干部在一线锻炼,不断提升能力水平。制定完善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培养培训规划,有计划地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发达地区、上级机关和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培训学习。充分依托各级党校(干部学院)教育阵地,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教育。
结合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和本地干部特点,以及平时考核、年终考核和干部综合分析研判等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干部进行交流调整。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优势,鼓励少数民族干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磨练意志、砥砺作风、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发挥好党联系各族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各族群众的贴心人。
(本版文字、图片均由武威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