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新疆考察时,面对乡亲们掷地有声的话语。
岁月铭记,山河为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发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伟大号召和庄严承诺。
今天,这个承诺已经兑现。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在全世界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证明了各族人民是好样的!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时再次强调:“56个民族,一个也不能少。过去脱贫攻坚奔小康是这样,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这样。”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夙愿。从“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到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见证了我们党不变的初心、永恒的使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对各族群众的殷殷关怀。
实现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实现共同富裕、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同舟共济、携手并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在农村,在城市,在田间,在工厂,在每一个岗位上,靠大家一起努力,我们一定会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民族地区要把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从实际出发,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健全乡村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要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
实现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面向未来谋发展,通过发展更好增进团结、凝聚人心。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事实已经证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没少。事实必将继续证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会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