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搜索
首 页
新闻
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观点
理论
flfa星空体育
hk星空体育
专题
视频
资料库
千赢在线国际
道中华
繁体
首页
>
首页
>
理论/文史
>
文史
清代西域诗中的江南情结
“江南”与“西域”的地域范围在历史上屡有变化,但它们背后蕴含的文化品格却较为稳定,成为地域多元格局中屡被提及、极富有代表性的两极。西域与江南地域文化的碰撞,是文学创作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元代就已经出现。如被誉为“元诗冠冕”的萨都剌,晚年生活在杭州等地,常喜抒写江南景物,是为南北文风交融...
2020-08-10
整体的视界:中国近代农业团体及其研究路径
近代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以及建基于此的农村社会组织日渐消解,产生一系列问题,从而引发一场声势浩大的农业革命和农村社会运动。农业团体的有关思想主张及活动,即为其重要的有机构成,且对百年来中国现代化进程影响深远。一时间,各种农业团体,名目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古来未见;其口号、...
2020-08-07
辽东半岛在东北亚早期文化交流中的枢纽地位
辽东半岛三面环海,地处欧亚大草原东端,自古以来就成为中原地区经胶东半岛或辽西走廊和东北亚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通道,也是中亚、西亚经欧亚大草原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东西交流的必由之路,这奠定了辽东半岛在东北亚文化交流中的枢纽地位。通过系统研究,笔者初步建立起辽东半岛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完整的考古学文...
2020-08-05
文化—生态交错带: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重要一环
20世纪末,中国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在论及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时提到,中国存在面向内陆与面向海洋两大板块。此后,学界更多在微观上深入,而很少研究讨论中国史前文化的宏观格局问题。宏观上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可以分为四个板块:西北内陆(其中还可以分为青藏高原、蒙古草原以及沙漠戈壁绿洲三个小板块)、东南腹地(其中又包...
2020-08-03
创新与转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活态流变。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是中华文脉的薪火延续,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最佳体现,更是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进入新时代,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
2020-07-23
深耕细作 推动农业文化遗产走出去
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镌刻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智慧。传承发展提升农业文化,就要让农业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展现出新魅力、新风采,为乡村振兴提供丰厚的精神文化滋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聚集,部分农村出现了“空...
2020-07-13
最前
上一页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央统战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网
央视网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