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藏族妇女余妹子,几年前到巴中市从事藏族特色商品销售时,由于没有摊位,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服务热线。工作站知道这个情况后,帮助她租了摊位,还帮助她解决了不少生活中的难题。经过几年努力,余妹子家的生活得到改善,举家搬迁至巴中。
余妹子的故事只是巴中市民宗局用真心真情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的一个缩影。为主动适应各民族跨区域流动的大趋势,巴中市民宗局建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创建了“六个一”工作举措,不断完善“以服务民生为核心、解决民生难题为导向、民族同心为靶向”的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工作模式,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更好地融入巴中、巴中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建立一套信息管理系统。巴中市依托全市综治、公安、人社等部门的信息管理平台和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全面采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信息,准确收集每个家庭的生活难题及最迫切希望帮助解决的问题,建立了城市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综合服务信息库。
建立一张责任清单。巴中市明确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工作职责,包括采集信息、排忧解难、政策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援助、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集中地区矛盾隐患排查、化解等。
建立一条服务热线。巴中市民宗局在每个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都开设了一部亲情电话,方便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办事。民宗干部还精心提供了许多就学、就医、就业、办证、租房等方面的信息。一条服务热线,拉近了各民族之间距离。
建立一本工作台账。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积极开展服务与管理工作,建立了完整的工作台账。如超越自身职责范围的工作,就及时向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反映,加强协调,争取给予最大限度的解决。
建立一对一联系制度。确定联络员,建立一对一联系制度,搭起联络员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沟通的桥梁。联络员经常主动深入街道、社区、家庭、经营点,听取少数民族群众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难题,成为他们的贴心人。同时,主动开展特色服务,如免费开展汽车驾驶等实用技术培训,在巴中经济开发区建立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实习平台等,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尽快融入城市。
建立一处心灵驿站。社区工作人员会主动请流动少数民族人员来心灵驿站,举行座谈、交流谈心,了解其生活、工作和思想动态。遇到有人存在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时,社区还会邀请心理咨询师帮助他们疏导。社区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当亲人,让他们在城市有“家”的感觉,享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编辑:李华)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