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共发展——四川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新气象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高嘉琪 王鹏 发布日期:2023-02-1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兔年春节期间,成都邛崃市南宝山镇直台村迎来八方游客,羌寨风貌旅游观光长廊中,游客与村民一起共度新春。村民何磊说,曾经“靠山吃山、看天吃饭”的移民村成了依靠高山经济作物种植、发展文旅融合特色产业等增收致富的幸福之村,大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四川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新气象。

  在广袤的天府大地上,创新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城市社区、各族学生共居共学互帮互助的校园、物阜民丰的旅游景区……成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一个个真实写照。

  直台村是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受灾羌族群众集中安置地。多年来,当地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大力发展高山蓝莓等产业,建起一处处特色农家乐,带动许多年轻人回乡创业。

  “我们村子发展旅游很有潜力,气候、海拔都比较适合。”何磊说,村子依托南宝山生态和地理优势,以塑造“天府羌寨·云上南宝”区域品牌为发展定位,先后建成羌寨风貌旅游观光长廊、直台村尔玛博物馆等民俗风情体验场所,成为村寨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日前,直达村成功入选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在四川最东端的达州市宣汉县巴山大峡谷,于涛同样实现了个人与家乡共发展。

  “以前就是在外面打工四处漂泊,听到家乡搞旅游开发,我就第一时间返回家乡创业。”如今,于涛在景区内经营着一家饭店。在他看来,回到家乡创业不仅能把家乡美食带给外来的游客,更能留在老人身边尽孝。

  据了解,巴山大峡谷曾经是当地最偏远、最贫穷的地区。经过多年努力,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示范项目直接带动巴山大峡谷片区102个贫困村、9.1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成功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依托文化旅游实现脱贫奔小康的新路子。“以前我们羡慕城里人的生活,现在城里人羡慕我们的生活。”在景区开游览车的青年王娟说。

  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断深化,来川的各族同胞把四川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同心共建共治共享和谐美好家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生活在德阳市的维吾尔族同胞阿布力克木·麦麦提,15年前从新疆喀什前来谋生。德阳市有关部门和市民向他伸出援手,支持他依法依规做起卖烤肉的营生,让他慢慢在德阳站稳脚跟。心存感激的阿布力克木主动投身公益,捐资助学、帮扶济困,去帮助更多人。

  “以前过的日子苦,现在过的日子甜,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阿布力克木说,这些年他每卖出一串羊肉串就会从中拿出0.5元做公益。至今,他捐资约70万元,帮助了不少有困难的群众。2020年,他被评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近年来,四川全面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凉山州、甘孜州、阿坝州3个自治州全部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四川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74个,省级示范区示范单位882个。

  四川省民族宗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将继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实体化,着力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机制,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打造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