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典映中华”展阅区,师生们在阅读。
近年来,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典映中华”展阅品牌建设,推动各民族古籍进学校、进文博场馆、进社区等取得显著成效。
“典映中华”展阅品牌,致力于建设集各民族古籍阅读宣传、展览展示、研究利用、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大众化传播平台,由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给予业务指导。
2023年12月,由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联合广西民族出版社建设的首个“典映中华”展阅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建成开放。该展阅区有图书2000余册,开放至今共接待观众、读者约14万人次。2024年6月,“典映中华”展阅区落户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成为全国高等院校首个集中展示我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并提供阅览服务的平台。
据介绍,各展阅区(点)展阅的图书主要包括各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果,汉文传统国学读物,各民族历史、哲学、语言、文字等研究著作,各级非遗类成果,各类普及读物等。内容突出体现“五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等,反映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的历史。
据悉,今年广西还将通过博物馆、图书馆、高等院校等平台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古籍系列成果展,推动各民族古籍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让大众更便捷地接触到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及相关数字资源。
此外,各展阅区(点)还将依托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出版平台,展示广西各民族古籍、医药、音乐、语言、民俗等方面的数字资源,举办中华经典校园诵读周、典籍里的“三交”故事、“晒书节”等活动,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真正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