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徒步毅行过程中,大家可以学法、答题,这种学习形式好‘潮’,我们都喜欢!”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姚赛说。这是近日湖南(春季)百公里毅行活动中,大学生踊跃参与沿途开展的2025年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湖南百公里毅行”学法答题活动(以下简称“毅行学法答题活动”)的一幕。
连日来,湖南省民宗委依托“湖南百公里”青春毅行品牌,开展毅行学法答题活动,吸引全网37.3万人次参加,相关图、文、视频直播阅读观看量达到823.55万。线下活动吸引2.3万余人现场答题,其中在校大学生占比90%。参与者边走边学边悟,让这场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毅行活动,变成了“行走”的学法课堂。
载体创新,打造沉浸式学法场景
“湖南百公里”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青春毅行品牌,创办于2007年。该项活动跨越长沙、株洲、湘潭3座城市,串联起千年文脉、红色基因与工业脊梁,经过18年的青春接力,已累计吸引30万人参与。
“何不将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与毅行活动深度融合,在网络答题活动的基础上,构建沉浸式学法场景,既‘键对键’又‘面对面’,打造‘民宗普法答题行’特色品牌?”湖南省民宗委尝试更加多元化的普法手段,以“体验式+场景化”方式,开展毅行学法答题活动,激活年轻群体政策法规学习的内生动力,让民族宗教法治宣传教育“走心”更“走新”。
活动分为两个阶段,3月18日至4月18日是网上学法阶段。湖南日报全媒体矩阵及新闻网站“华声在线”发挥对外宣传推广的渠道优势,报道毅行学法答题活动的相关信息,转发“湖南民宗”微信公众号“学法专栏”链接,提高活动热度和关注度。
4月19日至20日是现场答题阶段。湖南省民宗委在毅行活动沿途设置普法宣传点,摆放普法读物和宣传折页,张贴宣传海报,向毅行者讲解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解答网友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毅行者可以通过扫描沿途张贴的“湖南民宗”微信公众号二维码,边走边学,参与答题,答对即有机会赢取湖南雨花非遗馆(湖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体验券,使毅行活动成为“行走”的学法课堂。
“此次活动让严肃的政策法规条文生动起来了。”网友纷纷在“湖南民宗”微信公众号上留言,表达对活动的喜爱和支持。
精准滴灌,创建个性化学法内容
为了让“民宗普法答题行”活动更精准、富有成效,湖南省民宗委创新学法方式,创建个性化学法内容,使得宣传教育既“深度浸润”又“精准滴灌”。
在持续做好《宪法》《民法典》以及民族区域自治“一法两规定”等法律法规宣传普及的基础上,湖南省民宗委围绕不同群体对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掌握需求,精心设置个性化、类别化的题目,不断完善普法题库,内容涵括民族宗教工作、文物保护、土地管理、城乡规划、治安管理、慈善等领域的法律法规。
围绕高校大学生关心的问题和现实需求,湖南省民宗委从民族宗教领域禁止性规范相关条款中提炼题目,设置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等类型题目,让广大参赛学生明确哪些行为合法、哪些行为违法,传播高校大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用得上的法律知识,引导他们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共同维护民族团结。”长沙学院学生宁雪说。
“我们将持续深化‘民宗普法答题行’常态化普法品牌建设,发挥互联网传播广泛、及时等优势,运用多样化的新媒体普法方式,进一步拓宽‘接地气、有生气’的沉浸式普法场景,拓展‘学法+文旅’‘学法+体育’等融合形式,提升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社会知晓度,进一步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湖南省民宗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度浸润,搭建全方位学法平台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是做好新时代党的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湖南省在民族宗教普法工作中创新手段、探索模式,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搭建全方位学法平台,推动法治理念入脑入心。同时积极探索与民族宗教工作普法重点群体高度契合的活动平台合作,搭建学法答题的生活化场景,在面对面的互动问答和解疑释惑中,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的力量。
为推动全方位普法,湖南省民宗委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平台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矩阵优势,依托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推动线上普法和线下普法有机结合,努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法治宣传教育网络。
近年来,民宗普法相关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2024年,湖南省民宗委积极开发网络学法答题系统,传播法律知识、推送普法案例、讲述法治故事,用群众喜闻乐见、方便快捷的形式普及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吸引了86.1万人次关注并参与网络学法,55.9万人次参与网络答题。
“我们将继续开展学法答题活动,有效提升广大群众对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为推进湖南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湖南省民宗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