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兰州大学为例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王兴东 发布日期:2023-07-2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兰州大学是地处祖国西部的“双一流”大学,师生涵盖40余个民族,在推进党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思想、中央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挖掘学校体制机制保障、理论研究阐释、思政教育引领、文化活动浸润、学科平台辐射、科技创新支撑、帮扶援助带动的潜力,形成了“机制上优化、研究上转化、教育上深化、宣传上强化、氛围上融化、辐射上实化”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格局。

  机制上优化。学校党委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学校全面从严治党、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学校党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层党组织、师生党支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职责。制定出台了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实施方案、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等文件,充分体现新时代党的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要求,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党团组织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分管统战、宣传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副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校内巡视、学校年度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考核指标、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进行量化督促,有力凸显、围绕、赋能、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

  研究上转化。兰州大学民族学学科历史悠久,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始终是其核心议题。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理论积淀优势,依托学校首批入选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研究机构,以增进共同性为出发点,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基础性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聚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向,开展有组织、能转化的科研,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建设。承担了3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稳步成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策咨询、学术创新、对话交流的重要一极。

  教育上深化。学校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思想,聚焦“一条道路”“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共同”“五个认同”,用好民族学专业课程、马克思主义思政课程、文史地医药等学科课程思政、西北红色资源考察实践等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优势,推进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入耳入脑入心。学校在民族学专业研究生中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专题》线下课程,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丝绸之路上的民族》线下线上混合式课程,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多彩民族之灿烂文化》通识课,形成了“专题式教学+贯通式教学+多民族学生互动”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建成了以中国陆地边境口岸沙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门展示室、丝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展示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理演示室为载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生动开展主题党日、团日教育活动。学校积极对接“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专项社会实践、港澳台籍学生“牵手丝绸之路行”活动,引导师生真切感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争当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

  宣传上强化。学校精心组织每年一度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用好用活线上线下传播渠道和资源,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连续9年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参赛人数年年过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青马宣讲团”日常学习和宣讲的重要内容,深入班级、支部和学生组织开展主题宣讲。深入挖掘报道师生校友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典型事迹,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下大力气建设“石榴籽心连心”“边疆研究”“民族心理大学堂”等3个微信公众号,让网络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2022年,学校作为第一批成员单位加入“西北高校青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联盟”,持续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氛围上融化。兰州大学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大力营造各族师生共居共学共乐、交往交流交融的校园氛围。学校坚持混班混宿混学机制,开展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学习、走进学生心灵“三走进”活动,构建起家庭、学校、学院、班级四维一体教育格局。成立“兰州大学石榴籽工作室”,加强对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有困难的各族学生的关爱帮扶。引导各民族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兰州大学国旗护卫队、高水平武术队、研究生支教团、书法研究所、西北花儿传承与实践基地等品牌组织、赛事和项目的吸附熏陶作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在校园公共场所展示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四个共同”的丰富内涵。大力支持学校文化行者、青年敦煌之友等学生社团围绕西北地区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少数民族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和能力提升等开展青年研修和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寻找安妮”“阿娜的厨房”等荣获全国大奖的品牌项目。

  辐射上实化。兰州大学积极发挥一流大学科教医卫的带动引领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两个共同”的价值追求。学校锚定“中华水塔”青藏高原、“母亲河”黄河等重大国土资源的生态环境问题,充分发挥地理学、草学、生态学等学科优势,持续产出前沿研究成果和核心技术,为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基础贡献力量。立足帮扶地区的客观实际,通过选派干部驻村、实施青贮饲草项目、扶持打造中草药全产业链、实施医学医疗组团帮扶等举措,走出了一条从人才、智力、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综合推进的常态化特色帮扶模式。学校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院等一批研究机构,编制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等600多项,促进边疆稳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学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面向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举办了多场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班,为促进新时代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起到了重要的先行示范作用。

  (作者系兰州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