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调查研究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吴振华 发布日期:2023-04-0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要做好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的博士生在吉林梨树县做调研。 新华社发

  民族地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区域。过去十年,脱贫攻坚给民族地区带来历史性变化,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革,民族地区内生动力极大增强,党在民族地区执政基础更加牢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加强。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民族地区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弱项,迫切需要加强调查研究,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重点,做好调查研究,全面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紧紧围绕“五个振兴”开展调查研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民族地区乡村在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工作重心就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是农村的全面振兴,要结合民族地区实际,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全面深入地做好调查研究。

  聚焦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稳天下安,稳住粮食,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有力保障了14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民族地区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人均粮食产量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但也要看到,由于人多地少,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仍是紧平衡态势,且“紧平衡”越来越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要未雨绸缪,围绕民族地区粮食生产、粮食供求、粮食结构、粮食市场、粮食质量、粮食流通等做好调查研究。

  聚焦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当前,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民就业不充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存在返贫风险,需要花大力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重点围绕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脱贫人口自身发展能力提升、特色产业发展、东西部协作等做好调查研究。

  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乡村环境、生产方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治理水平有了明显改善,要进一步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围绕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做好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全面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作者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教授)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