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校开展主线教育的阵地作用——以新疆拜城县为例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王学男 黄颖 发布日期:2023-06-2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战略与宏观政策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课题组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的调查研究发现,拜城县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于形、化于心,探索出一套创新做法,为县域层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

  拜城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举措

  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从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学科育人三个层面落实以文化人,力求有形有感有效。在环境育人层面,拜城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在“硬”环境方面做到“有形”,在“软”的内容方面做到“有感”,校园、楼道、教室的环境建设与装饰多以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为主,如《论语》《弟子规》、二十四节气、京剧脸谱、国画书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等。在活动育人方面,以中华诗词诵读、舞狮、围棋、京剧、剪纸等为主要内容,采取社团活动、比赛、课本剧等形式,利用每周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班级新闻播报等载体,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演讲、民族英雄故事宣讲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在学科育人方面,以道德与法治课为主,以历史、语文、地理等学科为辅,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学科知识点有机整合,通过课堂教学加以落实。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通过教育教学、教育评价、教师队伍建设三个维度升级转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教育教学上,各学科、各学段全面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推动课堂教学、学科知识、教研备课等系统性改革。在教育评价上,实现标准化录取。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求在岗的各民族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通过“省域+县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专业知识”双重考核。

  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纽带作用,通过家庭教育、人际交往、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协同联动,实现互通互动互嵌。拜城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等单位指导各学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中华民族传统节庆相结合,在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开展节日课程群建设,并将课程实践活动延伸到学校外、教室外,延伸到家庭中、村落里。同时,把劳动教育、法治教育和节日活动相结合,体验节日文化与动手创新相结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各族师生和家长的心灵。

拜城县幸福幼儿园开展“舌尖上的中国”文化活动。王学男摄

  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化的路径

  发挥好课堂主渠道作用。要丰富教育内容,加强爱国主义、“五个认同”、民族团结进步、法治教育等,促进各学段、各学科有效衔接、系统设计。要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建设,一方面,在使用好三科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好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地方简史和民族团结进步读本等资源,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级各类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龄情况分层分类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加强课程思政,深挖各门课程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元素,探索多样的教育教学途径,增强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要全面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统筹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将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干部职工培训内容,确保各类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相应等级。利用班会和各类校内外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学习推广普通话意识。抓住幼儿学习关键期,加强面向学前儿童的普通话教育。

  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要着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主题活动、课堂教学一体化推进格局。在开展主题班队会、民族团结融情行动、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博物馆、档案馆、历史遗迹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作用,围绕主题主线精心设计,用丰富的载体、鲜活的故事,教育引导各族学生在实践中领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与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相结合。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是凝聚各方力量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抓手,如,浙江温州·新疆拜城“榕杨”好同窗培育行动、浙江嘉兴南湖对口支援四川若尔盖就学就业一体化融合项目、四川邛崃·九寨沟“邛九同心·与爱同行”系列爱心捐赠活动等。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全过程,明确标准规范、项目清单、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搭建各地师生共同成长的交流平台和活动基地。探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对口支援工作成效评价体系,建设一批具有辨识度的教育品牌,引导各族青少年在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中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拥护者、有力宣传者、忠实践行者。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战略与宏观政策研究所)

(编辑:海宁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