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交史话】以儒治世——元文宗的历史侧影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王策 发布日期:2025-04-2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元代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元文宗图帖睦尔作为元朝第八位皇帝,即位前常年居住在今海口、长沙、南京、荆州等地,与各族士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精通儒家文化。他在位期间大兴文治,主张各民族同风共贯,客观上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

  位于广西贵港市的南山寺,是广西现存最古老的皇家寺院之一。 来源:贵港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以诗言志,深研儒家经典

  元文宗出众的诗文书画技艺为人们津津乐道,但事实上,元文宗首先是一位通儒明经的政治家,其次才是文化艺术爱好者。

  元世祖时,诸王府邸就普遍设置“说书”,用于“谈说礼乐,规讽道义”。这样的传统,使元文宗很早就熟读儒家经典。元文宗即位前,身边有数十位说书秀才,其近侍宿卫中,也有像王宗训这样出身儒臣世家的士人。元文宗曾以《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之句,为王宗训更名“士弘”,起字“可毅”,以表尊重。

  至治元年(1321年),17岁的图帖睦尔被元英宗流放至海南,途中来到贵港,道经南山,驻跸登览。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被弑,图帖睦尔奉新君泰定帝诏令还京,再次来到贵港,并亲笔题写“南山寺”。图帖睦尔登基后,当地州官于天历二年(1329年)将其御书“南山寺”刻碑,并铭刻横州学正撰写的《记元文宗御书碑序》。这篇碑序引用《诗经·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之句,阐述“臣子忠节,如南山不可移也”的内涵。然而,按照南宋朱熹《诗集传》所注,“节彼南山,维石岩岩”之句的作者写下这样的诗句是为了讽刺周王任用尹氏导致国家动乱,希望周王能够任用贤能,使百姓安居乐业。碑文作者官阶低微,但敢于大胆援引这首具有谤臣薄君、影射朝政意味的诗,大概是得到了元文宗的授意。结合元文宗的经历来看,他在南山寺或因触景生情而回忆起英宗朝“权奸用事,构谮离间”的政治环境,继而以《诗经·节南山》这首内容契合其坎坷境遇的诗借古伤今,并希望自己成为拨乱反正的圣王。可以说,他以“南山”比兴,暗含了激浊扬清的政治情绪,这种创作思路,与中原儒士“微言大义”的注经理念并无二致。

  《尚书·舜典》言:“诗言志。”元文宗的政治抱负,也流露于他创作的诗文之中。他即位前写过七律《登金山》,以“自是擎天真柱石,不同平地小山峰”之句彰显王者之气,又以“我欲倚栏吹铁笛,恐惊潭底久潜龙”之语暗示隐潜雄图的心理。他在北上夺位时,以《自集庆路入正大统途中偶吟》一诗,抒发从韬光晦迹的阴霾中走出的愉悦之情。诗云:

  犬吠竹篱人过语,鸡鸣茅店客惊眠。

  须臾捧出扶桑日,七十二峰都在前。

尊朱尚魏,思考儒学流变

  图帖睦尔即位前,曾通过程端礼所传“朱子明体达用之学”接触理学。他遣近侍子弟拜入程门学习,其近臣赵世延也为程端礼所作《读书分年日程》题序。即位后,他进一步追封宋代理学先贤程颢程颐兄弟为“豫国公”“洛国公”,以表达他对理学的推崇。

  元文宗还对理学产生“思道无为”这一反思,进而开始了解理学家魏了翁之学。魏氏认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这比较接近陆九渊心学。元文宗基于对魏氏的欣赏,将其先庐命名为“鹤山书院”,并命著名学者虞集撰《鹤山书院记》,以示优崇。

  设立奎章阁,以“延问道德,以熙圣学”,是元文宗的一大文治创举。在这里,虞集、柯九思、揭傒斯等“知经史之书,考帝王之治”的鸿儒硕彦,为元文宗讲论“内圣外王之道、兴亡得失之故”。诗人凌云翰曾以“奎章阁下日谈经,曾写幽姿上御屏”之句,描绘君臣讨论经义的融洽场面。

  元文宗对儒学的学习,既出于个人爱好,也反映了元朝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史载,元文宗胞兄元明宗曾嘱咐他:“听政之暇,宜亲贤士大夫,讲论史籍,以知古今治乱得失。”在这种风气影响之下,元文宗对文化的追求并未止步于诗赋书画等雅趣之好,他对儒学的学习钻研也同样具备扎实的功底。

字如其人,推动书法艺术交流

  元文宗自幼酷爱书翰,后来把题赠墨宝作为结交各族士人的一种方式。例如,他前往海南途经雷州时,隐者王景贤(号愚谷)曾以诗进览,因此获赠手书“愚谷”;他抵达琼州(今海口)时,为其游览的亭子题匾“瑞莲亭”;出居建康(今南京)时,为御史保宝书写其名并“钤玺赐授”。即位后,他“每进用儒臣,或亲御宸翰,作敕书以赐之”。

  元文宗的真迹在当代十分罕见。一般认为,五代荆浩《匡庐图》的评注“荆浩真迹神品”,以及南唐赵幹《江行初雪图》的评注“神品上”,为元文宗笔迹。其笔法骨态瘦劲,显然师法欧柳,恰如虞集所形容的“端重方岩”。

  元文宗的书法作品中,“南山寺”题字体现出他对“书道”的体悟。具体来说,他在题书时虽被召还,但仍需收敛锋芒。因此,他一改平日用笔习惯,在“南山寺”题字中改用欧体中宫紧缩的架构,行笔全用中锋,起收皆用圆笔藏锋,转笔使用转锋,出钩内方外圆。这种书法风格,构建了心如止水、与世无争的形象。

  元文宗即位后,书法艺术进一步成为他流露政治意向的载体,代表作是他择字临摹唐太宗《晋祠铭》“永怀”二字的拓帖。元文宗将唐太宗视为榜样,令奎章阁刻板印行《贞观政要》,以唐太宗的政治得失作为镜鉴,并将《贞观政要》译成蒙古文,赐予百官。由此来看,元文宗借用“永怀”二字,表达了仿行“贞观之治”的政治抱负。

  总体来看,元文宗出身漠北,自幼接受儒学熏陶,青年时期游历华南地区,与各族士人交游无间。他在位期间,秉持“以儒治世”之心,善用含蓄委婉的政治策略,丰富了元朝的政治文化样态。可以说,元文宗的成长史,是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交流互鉴的真实写照。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编辑:王琪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Baidu
map